「我是1名護理長,看著醫院的病患來來去去,當然深知健康的重要性!但長久以來只專心在照顧患者,卻忘了要關心自己的健康!要不是女兒幫我安排此次健檢,發現肺部異常,沒有癌癥家族史、不抽煙也沒有任何癥狀的我,怎么想都想不到自己就是位癌癥患者?!?/span>
蔡聰聰主任醫師解釋,為何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統計排名上為何會有落差?主要的原因在于肺癌的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及特異性。
57歲的湯姓護理長,從事醫療工作數十年,坦言自己對于健康的態度,嘴巴上雖說相當重視,卻忽略了現代人面對疾病該有的預防勝于治療的觀念,與大多民眾的想法相同,覺得身體沒有不適狀況就不需特別去看醫生或進行身體檢查。
湯護理長與女兒一同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進行健檢,利用肺部低劑量計算機斷層(LDCT)掃描,影像清晰看見右上肺葉及左上肺葉有數處邊緣不規則的結節陰影,并在左上肺葉及右上肺葉各有1顆明顯且結構扎實的毛玻璃病灶,大小皆約1公分左右。后續確診為肺腺癌第零期(原位癌),所幸發現得很早且無任何轉移現象,只要透過手術治療,存活率將近100%。
此次健檢湯護理長才了解到,健檢只做基礎檢查根本不夠,有些疾病是需要要靠影像檢查才能夠抓出早期的病灶。肺癌在過去的認知,想到肺部檢查就是直接聯想到胸腔X光檢查,但X光檢查的偵測敏感度較低劑量計算機斷層差,肺腺癌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湯護理長就是屬于無癥狀的典型案例。所幸發現得早才免于化療,不用受化療的痛苦。
為何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統計排名上為何會有落差?主要的原因在于肺癌的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及特異性。肺癌的癥狀可能會有慢性咳嗽、胸悶、胸痛等與常見肺部疾病相似,以致容易被忽略。部分肺癌患者在早期甚至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等到已出現明顯癥狀,如咳血或是咳痰帶血,這時候肺癌可能已發展至晚期,錯失早期黃金治療時間。
以常見罹患肺癌的種類「肺腺癌」為例,從肺癌發展期別預估5年存活率就可看出及早發現肺癌是存活的重要關鍵,肺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約60%至80%、第2期的5年存活率約30%至50%、第3期的存活率已不到一半約20%至30%、到了第4期的5年存活率僅余5%至10%。在臺灣有70%至80%肺癌患者在發現罹患肺癌時已發展成第3期或第4期,這也是為何肺癌在癌癥死亡排行如此之高的原因,安排定期肺部篩檢以及篩檢工具上的選擇也是早期發現肺癌重要的因素。
建議肺腺癌的危險族群應自主定期接受肺癌篩檢,一般常規的胸部X光檢查對于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檢出率不高且易有盲點,可多加利用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檢查幫助自己及早掌握可能發生的病灶。低劑量計算機斷層掃描是做為1種肺癌篩檢工具并確實有機會幫助早期發現肺癌,特別是用于偵測小于1公分的肺部結節,具有更高的敏感度。
蔡聰聰醫師特別提醒,根據過往統計肺腺癌患者的女性約有9成都無吸煙習慣,男性患者約3至4成也無抽煙史。有家族史、抽煙習慣、常處二手煙、工業化學環境、環境空污或家庭煮婦長期處于油煙排放不佳的烹飪環境都是誘發肺腺癌的危險因素。肺腺癌好發于40歲以上且女性較多,建議民眾在40歲開始除了每2至3年安排全身健康檢查,也別忘安排肺部檢查。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