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59歲劉姓男患者,因為打嗝狀況持續近2個月左右,感到困擾而至鄰近診所就醫,診所醫師分析疑似為食道癌,而轉到童綜合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經正子計算機斷層掃描與內視鏡檢查后,在患者的下食道靠近胃部位置發現1顆4公分大小的腫瘤(直徑約1.8公分),并擴散至腹部淋巴腺,切片檢查后確認為食道癌第3期,但因腫瘤體積大并擴散到淋巴,術前先安排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
59歲劉姓男患者,在下食道靠近胃部位置發現1顆4公分大小的腫瘤,并已擴散至腹部淋巴腺。
由臺灣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以標靶真光刀設備進行放射治療,1個月內共進行25次(每次10分鐘),透過療程將腫瘤縮小后,再由胸腔外科主任童詠偉以手術清除原發腫瘤及26顆淋巴結,在術中也赫然發現腫瘤已縮小至第0期狀態,放射療程成效良好。
葉啟源主任表示,罹患食道癌通常與抽煙、喝酒、嚼檳榔、生活作息異常、常喝熱湯或茶水、少吃蔬果類或口腔衛生不佳等習慣有關,如個案就有長期抽煙與喝酒習慣。治療上多用以外科切除手術為主,若有局部淋巴結轉移,就需增加術前放射與化學治療;個案除了有淋巴結轉移外,腫瘤大且位于下食道,使用放射治療方式可以先消除或縮減腫瘤體積,使手術預后效果更好,并降低后續擴散之機率。
葉啟源指出,食道癌初期無明顯癥狀,病人可能只會感覺喉嚨卡卡像痰清不干凈或長期咳嗽,很容易被認為是其他疾病而忽視,幾乎都會延誤就醫,到醫院治療時通常都已經到了淋巴結轉移的第3或第4期,因腫瘤位置或大小造成手術預后效果差,所以都會在術前先進行放射或化學治療,幫助提高手術預后成效。
使用標靶真光刀設備,可以讓患者在高劑量治療下,每次只花5至20分鐘內就完成治療,速度比傳統放射治療系統快2.4至4倍,減少病人及腫瘤在治療過程中移動的機會。另外,真光刀的治療誤差非常小,因此可避免傷害腫瘤周圍健康的細胞組織,完整保留組織功能。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