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的黃小姐大約一年多以前,開始全身皮膚搔癢、食欲不振、失眠,看皮膚科及服用多種藥物,都未見改善。后來因為健檢報告指數異常,轉介到嘉義長庚血液腫瘤科門診就醫,才確診為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所幸經過藥物治療之后,病情已經穩定,臨床癥狀也大幅改善。
甚么是骨髓增生性腫瘤
骨髓增生性腫瘤是一種惡性血液病,病因是造血干細胞基因突變,進而導致血球數目異常。
骨髓增生性腫瘤是因骨髓中造血干細胞產生突變,造成血球數量異常。
·可能產生的癥狀·
惡性血液病可能產生的癥狀包含頭痛、頭暈、耳鳴、搔癢、腹脹、食欲不振、盜汗、失眠、及體重減輕等;此病很容易產生血管栓塞的并發癥,包含腦中風及心肌梗塞;也有比較高的風險產生急性血癌及次發性骨髓纖維化的轉變,超過6成病人是因為中風、流鼻血、血尿、肺栓塞等事件后才確診。
由于癥狀大多不具特異性,許多患者往往罹病已久,產生嚴重并發癥才被確診,也因此而耽誤治療之黃金時機。
現今歐美先進國家,已有大型醫院成立以骨髓增生性腫瘤為主題的醫療研究與治療中心,目的除了提升民眾對疾病的認知,同時也著重于提供患者整合性醫療與專業衛教,以及對醫護專業人員之教育訓練,希望能提升疾病治療成效。另一方面,藉由治療中心專注于此特殊疾病研究計劃進行,建立數據庫和組織庫,以進一步了解這類疾病,并將新發現應用于開發診斷與治療方式。
嘉義長庚楊仁宗院長鑒于骨髓增生性腫瘤疾病之需求日增,病人無法充分取得專業衛教資源,且診斷后在治療及疾病監測上的資源也較不足,因此成立骨髓增生性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希望提供病人基因定量檢測,可提高診斷率及疾病控制,希望透過此中心與相關廠商進行合作藥物與治療方式研究,攜手共同為患者服務。
長庚醫院利用骨髓增生性腫瘤診斷及追蹤的「競爭型等位基因特異性之定量式TaqMan雙重PCR測定法」,已經累計許多經驗,利用這個新穎的檢測法來追蹤病人的治療成效。希望治療暨研究中心成立后,可以利用此一新穎的診療技術,搭配新型藥物及治療準則,提升診斷之正確性,推翻「緩解癥狀」的被動治療思維,改以「治愈」為目標的嶄新治療方針,更能與國際臨床領域接軌。
臺灣嘉義長庚成立骨髓增生性腫瘤治療暨研究中 心,提供骨髓增生性腫瘤患者治療新契機。!
來源:臺灣長庚醫院、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