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淋巴性白血病在癌癥病童中占 2 成,傳統治療方式及副作用成為病童家長關心的事,化療后約有 14% 病童反應不佳或復發,而骨髓移植需尋找合適的捐贈者并需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對孩童身心負擔很大。CAR-T 是一種結合基因治療及細胞治療的免疫細胞療法,有別于一般傳統的治療模式,是一種準確醫療。藉由基因轉殖制造準確、持續消滅癌細胞的免疫細胞,一次性注射即有望為癌癥病童帶來治愈希望,避免復發、提升孩童生活品質。
臺灣醫院吳明賢院長表示,細胞治療 CAR-T 是臺灣醫療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醫療進步讓過去很多是絕癥的疾病變得可以治療,甚至是治愈。2012 年美國女孩 Emily 為全世界接受 CAR-T 治療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當時接受其他傳統治療都沒有效,直到接受了細胞治療 CAR-T,如今 10 年過去都還非常健康。
什么是 CAR-T
CAR-T 細胞是嵌合抗原受體 T 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的簡稱,CAR-T 細胞治療仰賴高技術的基因工程,需從病患體內分離出 T 細胞,并透過基因改造,在 T 細胞上安裝可以鎖定癌細胞的 CAR 作為導航,讓 T 細胞去對付特定細胞。
如 CD19 CAR-T 就是幫 T 細胞裝上 CD19 的導航,去對付有 CD19 表現的淋巴癌細胞。CD19 CAR-T 細胞治療適用于難治與復發型的「B 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B 細胞淋巴瘤」患者。
1 例 CD19 CAR-T 細胞治療
今年 10 歲的亭亭于 4 年前被診斷為急性淋巴白血病,免疫表現型 B 細胞表達有 CD19、CD22,在使用 TPOG-ALL 2013 VHR(高危險群)化療方案后,歷經 3 年化療微量殘存癌細胞(MRD)下降到 0%,但于 3 個月后復發。經醫師與家長討論后,決定使用 CD19 CAR-T 細胞治療。
CAR-T 細胞治療流程:
收集病患自己的 T 細胞
運送到國外的藥廠
純化、擴編 T 細胞
基因轉殖,將 CAR 分子裝到 T 細胞上
運送回國
回輸到病患身上
看似短短幾個步驟,是耗時數月和龐大的醫療資源及醫療團隊多方合作努力的成果。
CAR-T 細胞治療后的并發癥
綜合診療部細胞治療科姚明主任指出,根據國際報告顯示,有些病童在 CAR-T 細胞治療后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侵犯,出現意識狀態不清、頭痛、嘔吐、四肢痙攣等狀況。
亭亭在今年 4 月時完成 CD19 CAR-T 細胞輸注,在輸入 2 袋 CAR-T 細胞后,發生細胞激素釋放癥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反應,有心跳增快、體溫升高、呼吸速度增快等征狀,醫院汲取國際臨床經驗,以藥物做出相應治療,渡過急性期并發癥。
除了有 CD19 的癌癥細胞會被CAR-T細胞攻擊,帶有 CD19 的正常 B 細胞也會被影響。正常的 B 細胞負責產生抗體,因此免疫能力會被影響,免疫球蛋白會比一般人少,長期并發癥可能來自于此,需注意感染等狀況。
目前臺灣 CD19 CAR-T 治療適應癥為,「兒童與年輕成人 B 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與「彌漫性大型 B 細胞惡性淋巴癌」。除了目前技術成熟的 CD19 CAR-T 外,國際先驅研究中還有 BCMA CAR-T、CD133 CAR-T、CAR-NK 等細胞治療方式,期待醫療科學的進步能造福更多需要治療的患者,免除癌癥治療效果不佳及復發之風險。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