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治療的目的在于幫助癌友延長存活期,但仍有不少患者好不容易達成目的,卻因藥物副作用導致心臟無法負荷毒性,以致出現血栓、高血壓、心臟衰竭等問題。醫師提醒,癌友應該采低鹽飲食原則,嚴格控制血壓,并按照醫囑規律用藥,才能維持良好心臟功能。
癌友常見的心臟毒性問題包括心臟衰竭、高血壓、心律不整、血栓或是冠狀動脈疾病。
現年45歲的劉小姐確診乳癌,在醫師眼中,她是個會規律回診的好病人,不僅依照指示用藥,也積極配合化學和標靶治療,1年后腫瘤控制良好,也逐漸擺脫化療造成的不適癥狀,重返職場。
直到半個月前,她爬樓梯時總覺得喘不過氣,合并心悸問題,就醫檢查發現是因為血壓過高,超音波顯示心臟功能下降,醫師建議要嚴格遵守低鹽飲食并控制血壓,搭配服用抗心衰藥物,才終于讓心臟功能恢復穩定。
張瑋婷醫師解釋,化學與標靶藥物能提高治療效果及病人存活率,卻也增加了心臟疾病的死亡風險。癌癥病患接受化學治療時,目的就是延續生命,但化療及標靶藥物卻可能對癌友造成立即性的副作用,例如,發燒、嘔吐或白血球的變化,長期來看也會增加心臟毒性。
癌友常見的心臟毒性問題包括心臟衰竭、高血壓、心律不整、血栓或是冠狀動脈疾病,除了增加死亡風險,因為走路容易喘,經常心悸,造成許多人只能足不出戶,影響生活質量。
為此,統合心臟血管內科、血液腫瘤科、乳房外科、癌癥中心、營養科及復健部合作成立心臟腫瘤團隊,妥善照護接受乳癌以及淋巴癌化療的病人。
研究團隊利用高效能的心臟超音波儀器監測病人心臟功能,并以血氧機測量病人6分鐘行走時血氧濃度的變化,并建立完整的檢查流程及影像記錄系統,能在早期心臟功能變差時就發現異常,給予適當治療。
張瑋婷提醒癌友,務必定期回診追蹤,如果胸悶胸痛,容易喘及心悸,就應主動告知醫師,接受進一步檢查,透過飲食控制以及藥物介入,降低腫瘤治療所產生心臟毒性風險。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