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治癌癥,成為人人必修的健康課題之一。在癌癥治療方面,抗癌技術日新月異,如化療、放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
就在44歲那年,毛毛從德國飛回臺灣中途停留杜拜的轉機路上,子宮突然出血。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年輕的王寧(朋友都昵稱她毛毛),看不出來曾是癌癥患者,樂觀且不屈撓的個性,不僅讓她從癌癥病痛中爬起,更從發病的過程中找尋到生命自然的強大力量。經由免疫細胞療法,結合化療與調整飲食同步治療下,病情已逐漸好轉,且成功走出癌癥的痛苦,成為「斜杠農夫」,現在她到世界各地找出好的種子,研發冷壓專利的鮮榨好油,活出自己的第2人生。
子宮頸癌好發期未察覺 竟再度復發
我40歲那年,健檢時發現子宮頸有些異常,但因當時在零期的情況下還不需化療,所以只做了癌細胞錐狀切除便出院。術后,因為工作的關系時常往歐洲跑,并未查覺到好發期,就在44歲那年,從德國飛回臺灣中途停留杜拜的轉機路上,子宮突然出血,以為差旅頻繁太過勞累而不以為意,回到臺灣僅看中醫調養身體,隔月又飛往德國出差。
又有一次從杜拜飛回臺灣的途中再次嚴重出血,流出的血塊已是上次的3倍大,鮮紅色的血塊像果凍般不斷涌出,飛到公海后坐位已全都是血,機組人員如臨大敵,非常緊張的詢問是否要飛回杜拜,因當語言不通加上沒有熟人的情況下,就算飛回杜拜也無法處理當時的情況,于是拒絕飛回杜拜的建議。
回到臺灣,生平1次體驗到停機坪迎接我的,不是加長型禮車,而是救護車。抵達醫院時,妹妹及母親都在一時間出現,我便開始交代母親,若醫生要摘除器官或其他處置,都不能簽字。
▲回到臺灣,生平1次體驗到停機坪迎接我的,不是加長型禮車,而是救護車。
家人面臨重大抉擇 該不該簽下同意書?
其原因有:
1、希望對自己身體是有主導權,不想把主權交給醫師,如果換做醫生自己或家人得了這個疾病,處置方式或許不一定會循傳統的SOP療法;
2、如果在這種狀況下將器官拿掉,日后恢復狀態若是不好,擔心父母會因為簽了文件而內疚一輩子,這是給雙親的一些體恤。
果不其然,緊急處置后,醫師取出一些黃黃灰灰的組織,跟家人解釋情況不太樂觀,趁還在麻醉時一次將子宮、卵巢、輸卵管、淋巴等全數摘出。此刻才是考驗的開始,若病患的家屬不夠鎮定,醫師無論說什么就肯定會動搖,甚至妥協。
當母親驚慌失措時,妹妹鎮定地跟醫師說明該尊重病人意愿并且堅持不肯簽字,即使醫師不悅仍只能維持現況。麻醉醒后,院方不解為什么我要跟自己的病情開玩笑?但當時農歷過年將至,若動手術勢必無法與家人一起吃年夜飯,全家勢必陷入愁云慘霧。在醫生勉為其難答應后,我順利的離開了醫院。
▲當母親驚慌失措時,妹妹鎮定地跟醫師說明該尊重病人意愿并且堅持不肯簽字。
自己的命自己救 認識醫療帶來生命奇異轉變
之后到醫學中心做了核磁共振,報告顯示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接著我開始尋找各種抗癌療法,即使醫院的回答不太樂觀,但我仍堅信并朝這方向前進。醫療之外,我知道規劃每日飲食,是立即能為自己做的事,于是我從國外空運先進的榨汁機,每日喝大量的有機蔬果汁,在奮戰過程中也經歷了惡性體質,一度瘦到體重只剩不到35公斤。
在搜尋抗癌資料的過程中,我認識了目前國外醫療單位相當重視的免疫細胞療法。醫師朋友建議我,免疫細胞療法可搭配化療同步進行,除了副作用不會這么劇烈之外,也能較快達到效果。
當時會想要接受搭配免疫細胞療法的原因,是因為癌痛已將我折磨得不成人形,日以繼夜的疼痛著實消磨我的生存意志,想著若免疫療法也沒用就不要再奮斗下去了!我真的無法再承受這種只靠著每隔12個小時吃半顆普拿疼來止痛度日。
▲之后到醫學中心做了核磁共振,報告顯示癌細胞已經擴散至淋巴,接著我開始尋找自然療法。
癌痛逐漸獲得緩解 免疫細胞療法現生機
在接受化療搭配免疫細胞療法的同時,我的飲食習慣也轉為全素,許多人覺得吃素不營養、蛋白質會缺乏子彈與癌癥搏斗,但也有許多研究可以證明吃素對調理是有幫助的。
在放化療執行1周后,癌痛慢慢得到了緩解,2周后血液從日本培養送回臺北,就開始執行免疫細胞療法,原本大小超過5公分左右的腫瘤(在盆腔的后側并壓迫到坐骨神經),經過1周后竟快速的萎縮,醫生也覺得不可思議。2階放射治療我也在非常痛苦中完成,接著開始在家做雞尾酒化療。
雞尾酒療法并不是醫院常規性的療法,而這種療法就是把各種放化療的藥放在點滴瓶里,雖然劑量很低,但什么毒性的藥都有。原本應該是要做5次療程,但做到第2次時,我就跟醫生朋友拒絕了后續療程。因為常規的放化療都已經做完,后面非常規的雞尾酒療法就沒有繼續進行,但我仍然注意后續的定期回檢。
▲在放化療執行1周后,癌痛慢慢得到了緩解,2周后血液從日本培養送回臺北,就開始執行免疫細胞療法。
慶幸當時沒有放棄 為生命找到新的出路
現在的我無論身體、心靈、精神跟氣色都變得更好,與先前病懨懨的狀態有如天壤之別。生了這場大病之后,我對生命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果當時就這么放棄了,可能這輩子就這樣結束,現在的我想做什么就立刻去做,更勇于嘗試自己想過的生活。
沒有100%的醫療,而免疫細胞療法則是讓病人多了1個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的機會。除了可每周檢驗看看治療后指數是否下降,下降后就會產生信心、放下焦慮。若癌癥已經末期,可降低治療過程的煎熬,把握與家人相處的平靜時光。
病人與家屬重要的還是心態上的調整。當生病時,其實就應該停下腳步,仔細傾聽身體的聲音,不要有太多情緒上的沖擊,靜下來好好整理自己,也是對生命負責的態度。
▲沒有100%的醫療,而免疫細胞療法則是讓病人多了1個可以為自己的生命做選擇的機會。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