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在生產后飽受痔瘡之苦而經常出現血便,即使糞便潛血檢查報告為陽性,也以為只是痔瘡出血,并未進一步就醫?!赋鲅故琼椫匾?,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黃洸偉醫師說,「出血」是項重要警訊,只要發現血便務必盡速就醫,找出病因。
63歲的陳媽媽于2年前退休,從年輕時就一直有痔瘡問題,但并未積極就醫,即使糞便潛血反應為陽性,卻一點也不意外,仍自認是痔瘡流血。
在女兒的陪同下,陳媽媽才至醫院接受「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赫然發現大腸內有幾處大小不一的瘜肉,瘜肉中還包含有高度癌化風險的管狀絨毛腺瘤瘜肉,大的約有2公分,這也是造成她血便的原因。
黃洸偉指出,糞便帶血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問題,原因包括痔瘡、肛裂、大腸瘜肉、大腸炎、大腸憩室癥,甚至是大腸癌。不少民眾患有痔瘡,因此發現便血時就直接聯想到痔瘡,而未進一步接受檢查。
臺大醫院與長庚醫院1項研究發現,無癥狀且屬于一般風險的民眾同時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在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確診個案中,約45%為腺瘤型瘜肉及大腸癌,另55%為痔瘡、增生型瘜肉,或其他原因。
由此可見,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如為陽性,確實為大腸癌的候選人;雖然有5成以上機率為良性病灶,但仍應積極就醫,透過大腸鏡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黃洸偉指出,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罹癌風險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通常好發于50歲以后,如果早期發現腺瘤瘜肉并予以切除,就能降低大腸癌威脅。
「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檢查前不需限制飲食,非常方便。若糞便潛血篩檢結果是陽性,則建議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有一半機率可能為腺瘤型瘜肉及大腸癌,不可不慎。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