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肥胖人口增加及癌癥篩檢的推廣,使得癌癥發生人數和確診人數持續增加,癌癥相關藥物種類繁多,副作用也經常比一般藥物重,讓患者擔心和排斥,藥師的協助就非常重要。
▲臺灣藥師林志遠表示,針對接受化療的病人,制作出31種多媒體衛教內容,希望降低病人恐慌。
1名65歲奶奶11月在醫院血液腫瘤科診斷出乳房惡性腫瘤,醫師建議先接受化學治療后再進行手術,預計施打2種化學藥品,在家屬陪伴下至化療注射室接受治療,由于擔心化療副作用,因此藥師除了講解化療相關副作用之外,也特別針對如何改善惡心嘔吐衛教,并給予止吐藥品進行預防,讓老奶奶與家屬都安心許多。
藥劑部藥師林志遠表示,癌癥的治療包含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線治療及免疫治療,隨著罹癌人數增加,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數也跟著提高,一般來說,化學治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會影響病人對于接受治療的順從性。
根據一些研究指出,藥師的介入和完整的衛教可以提高病人自我照護的能力及增加病人治療上的安全;另外配合多媒體的衛教方式,更可提高衛教完成率由63.7%至99%,并增加病人接受治療的順從性從62%提升至80%。
藥劑部針對門診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進行衛教,依據不同癌別及不同化療組合制訂標準化衛教內容,并訓練專責的化療衛教藥師,運用平板計算機幫病人進行衛教并進行認知度及滿意度的前后檢測。
化學治療衛教內容針對常見6大癌癥(大腸直腸癌、乳癌、頭頸癌、胃癌、肺癌、食道癌),共制作了31種衛教內容,根據病人施打的化療組合進行客制化衛教。其中包含預計施打的化學治療療程、化療藥品可能造成的副作用、學習如何改善化療藥品引起的副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
林志遠建議,癌癥病患接受化療后,1周內盡量避免前往公共場合,前往人多的地方也應戴口罩以防感染,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例如:生菜、生魚片、未煮沸過的水等,平日活動時盡量避免受傷產生傷口,易導致傷口感染或較不易止血,為減少化療后發生惡心嘔吐,可暫時食用較清淡的食物或避開容易反胃的食物;如果出現發燒超過38.5℃、嚴重腹瀉、異常出血不止等情況,一定要盡快回診。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