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其中又以三陰性乳癌為棘手,治療藥物較少且復發機率高,復發后的存活期平均不到2年。免疫治療藥物問世后,讓三陰性乳癌治療露出曙光,有效延長存活期。
▲免疫治療藥物問世后,讓三陰性乳癌治療露出曙光,有效延長存活期。
臺北長庚紀念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沈士哲,于本期臺灣癌癥基金會電子報上發表專文,鼓勵三陰性乳癌病友不要放棄希望,未來可治療的方式愈來愈多,能夠提升生活質量、提高存活率。
何謂三陰性乳癌?乳癌依據癌細胞上特定接受體的表現,又可細分為不同的種類,一般可分第2型人類上皮生長受體(HER2)、荷爾蒙類的動情素受體、黃體素受體等3大類,當腫瘤細胞在這3種受體表現都呈現陰性,就屬于「三陰性乳癌」。
統計顯示,三陰性乳癌約占所有乳癌的1成5,以臺灣為例,每年約新增2千名三陰性乳癌患者,手術后僅有化療可用,對于「荷爾蒙療法」及標靶治療效果都不好,也不建議使用。
臨床顯示,一旦三陰性乳癌發生轉移,病情大多不樂觀。根據美國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病患來不及接受三線以上的化學治療。而轉移后的存活率,平均只有15個月。
近年來,免疫療法在治療黑色素瘤、膀胱及泌尿道癌、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等領域上,臨床研究報告均有不錯成果,去年歐洲腫瘤年會首度發表「抗PD-L1」藥物在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的治療研究,結果令人振奮。
相較于單純使用化療,轉移的三陰性乳癌病患如果合并使用免疫治療,對于PD-L1染色>1%的族群,2年的存活率可從37%提升至54%,即使在疾病惡化后停藥,保護效果仍會持續下去,這意味著免疫治療可能讓癌友與癌癥長期共存甚至治愈。
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用于治療三陰性乳癌,平均約2周注射一次。沈士哲指出,如果三陰性乳癌轉移的患者希望接受免疫治療,建議先接受PD-L1的檢測,因為PD-L1表現如為陽性,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