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癌對女性健康影響重大。在醫療進步的時代,癌癥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能有效延長存活期,而我們可以做什么檢查,來提早得知是否罹癌呢?請專家告訴你!
臺灣女性十大癌癥死亡率排名如下。由排名結果可看出婦科癌癥就占了 4 位,所以,如何正確的了解并預防婦癌是現代女性非常重要的課題。
氣管、支氣管和肺癌
女性乳癌
結腸、直腸和肛門癌
肝和肝內膽管癌
胰臟癌
胃癌
卵巢癌
子宮頸及部位未明示子宮癌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子宮體癌
乳癌年輕化 乳房 X 光攝影助及早發現
據統計,臺灣每 36 分鐘就有 1 名女性罹患乳癌,顯示乳癌對女性健康的嚴重威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沈彥君醫師表示,乳癌之所以發生,原因與不健康生活型態大有關系。
如不健康的飲食、抽煙、喝酒、缺乏運動、肥胖、不接受篩檢及服用避孕藥,皆可能增加乳癌發生,加上塑化劑等環境荷爾蒙的暴露,也使得近年女性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乳癌的高危險族群:
未生育及 30 歲以上懷孕者
未曾哺乳者
初經在 12 歲以前,以及在 55 歲以后才停經者
肥胖
曾有一側罹患乳癌者
想提早預知是否罹癌,乳房 X 光攝影是目前實證有效的乳癌篩檢工具,衛福部目前也提供 45~69 歲女性、40~44 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女性,每 2 年 1 次乳房 X 光攝影檢查。
沈彥君指出,如果擔心乳房攝影帶來的疼痛感,加上年輕人乳房組織致密,用乳房 X 光攝影反而較難看出腫瘤,建議 30 歲以上女性朋友定期為自己安排每年一次乳房超音波檢查,也可揪出細微鈣化點和腫瘤,但須提醒,超音波看不到早期癌前病變,仍需乳房攝影做判斷。
沈彥君呼吁,乳癌第 1 期的 5 年生存率可達 96%,透過定期篩檢更可以降低 41% 的乳癌死亡風險,并減少 30% 的晚期乳癌發生率,鼓勵高風險族群定期進行乳房 X 光攝影,檢查結果如有疑慮,則建議進一步安排乳房磁振造影檢查(MRI)。
卵巢癌惡性高 超音波檢查揪出病灶
卵巢癌在婦癌中死亡率為一名,主要是因為卵巢癌沒有特殊癥狀、癌細胞轉移快速且復發率高,而且沒有有效的篩檢工具,很難在早期階段被發現,因此常被視為沉默的癌癥。卵巢癌的高風險族群如下:
肥胖
抽煙
未曾懷孕過或不孕的婦女
較晚生育
初經在 12 歲以前或在 52 歲以后停經者
曾罹患乳癌
有卵巢癌家族史
有基因 BRCA1 與 BRCA2
沈彥君建議,有卵巢癌家族史的婦女,可以定期進行抽血驗 CA-125,以及婦產科超音波檢查,了解自身健康狀態。但 CA-125 數值在很多種情況下,都可能上升,造成誤判,一定要搭配婦科超音波及內診來輔助診斷。
預防子宮頸癌 六分鐘抹片檢查不可少
子宮頸癌發生率為女性十大癌癥第九位、死亡率則為第八位。絕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 (HPV) 所致,雖然感染后多會自行痊愈,但仍有少部分人會持續感染,可能會發生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子宮頸癌。其高風險族群如下:
多重性伴侶
性行為復雜
初次性行為發生年齡早
抽煙
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抹片檢驗異常者,需進行切片送病理化驗診斷。健康署也提醒子宮頸癌為慢性漸進疾病,有時在人類乳突病毒感染后 10-20 年的時間才發展為子宮頸癌,所以任何有性生活經驗或停經者,仍須定期進行抹片檢查。
子宮內膜癌存活率高 異常出血是重要警訊
子宮內膜癌,是子宮體癌中的一種,根據統計,其為女性十大癌癥發生率為第五名、死亡率為第十名。子宮體癌可分為位于內膜的子宮內膜癌,以及位于子宮肌肉層的子宮惡性肉瘤。其高風險族群為:
年齡超過 50 歲
肥胖
高血壓
糖尿病
一等親有婦科癌癥家族病史
沒有懷孕過、不孕
帶有 BRCA 基因突變
沈彥君提到,雖然目前尚未有偵測早期子宮內膜癌的篩檢方法,但九成患者出現不正常的出血癥狀,包括亂經、停經后出血,因此若發現異常出血應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高風險患者可以安排子宮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及骨盆腔磁振造影檢查。且子宮內膜癌第一期五年存活率是 97%,即使確診,只要配合治療,也能有很大的機會康復。
沈彥君呼吁,定期接受檢查可以幫助自己提早在癌癥早期發現病灶,若篩檢后得知為癌前病變,及早治療、定期追蹤,把握黃金救治時機。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