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癌友術后仍須持續化療,但掉發、惡心、嘔吐、食欲差、體力下降等副作用實在令人難受。臨床顯示,中西醫整合療法可以降低副作用的不適,讓癌友順利完成療程。
▲中醫在乳癌治療策略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不同的治療階段給予不同治療方針,以達到減緩副作用、增強體力及降低復發或轉移機率的目的。
臺中66歲的陳小姐,年初摸到乳房有硬塊,心情忐忑不安,至醫院檢查確診為乳癌3期,在家人鼓勵下積極接受一連串治療,但化療副作用的痛苦卻差點讓她失去求生意志。
臺灣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乳癌治療策略越來越多,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抗荷爾蒙治療等。此外,目前乳癌治療已趨向個人化,醫師將針對患者的荷爾蒙受體(ER、PR)、第2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及細胞增殖指標(Ki67)等多種生物特性,制定不同的治療計劃。
王崧說明,中醫在乳癌治療策略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不同的治療階段給予不同治療方針,以達到減緩副作用、增強體力及降低復發或轉移機率的目的。在手術前后,使用平和補益方式,幫助體力恢復、傷口愈合,并提醒患者避免食用熱補的食材,以免誘發傷口腫脹發炎。
在接受化療第1周,患者經常出現惡心嘔吐、黏膜潰瘍、腹瀉便秘、精神疲倦等副作用,此時中醫以清利濕熱為主;第2周開始則以補養氣血增強體力為主,替下一次化療提前作準備。至于放療期間,部份患者容易出現口干、咳嗽或皮膚損傷,建議使用養陰清熱的藥物改善不適。
接受抗荷爾蒙藥物治療的患者,常有類更年期癥狀,如潮熱、失眠、多汗、焦慮等,此時會輔以舒肝解郁、滋陰清熱的中藥改善。當療程結束進入追蹤期,則以提升免疫力、降低腫瘤復發率和提升生活質量為目標。
王崧表示,在確定罹癌之后,應該積極面對,并相信醫師,透過中西醫整合治療,勇敢展開抗癌人生。
來源:臺灣健康網、侵刪